您好!欢迎来到遂宁卓同国际学校。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专栏

《心灵之声》——几乎所有的焦虑都源于这一个小问题

作者:zhaoshengban 发表时间:2017-04-13 09:59:30 浏览量:3952

       关注心理,享受生活,今天的你过得还好吗?愿我的声音温暖你的耳朵。我是你们的兰子姐姐,在周三的晚上向你问好!经常告诉我他很焦虑,焦虑到凌晨一两点还在修改第二天演讲的PPT,焦虑到他必须花费半年时间分析完所有品牌的所有价位的所有型号的手机,才满怀忐忑地买下性价比最高的那一部,然后马上又后悔……总结起来,几乎所有焦虑都出自一个根源,那就是——绝不允许自己出半点差错。你认为自己就应该是个完美的神,然而戏剧性的是,如此地追求完美竟变成了一件最不完美的事。

       社会心理学家Shalom H. Schwartz和同事在研究中发现两种价值观截然不同的人。一种人倾向于穷尽所有可能的选项,只为从中挑选出那个唯一的最好的选择,他将这类人命名为“最佳选择者”;而另一种人只是找到差不多好的那个选择,就完成了,满足了,他们叫做“知足者”。最佳选择者要花较长的时间去选择,而且做出来的选择看起来要比那些知足常乐者很快做出的选择要好得多。然而悲催的是,他们反而会对自己的选择不甚满意。更悲催的是,总体而言,与知足者相比,最佳选择者过得更不幸福,心态更悲观、自卑,生活满意度更低,并且更容易抑郁、后悔和自责。大量心理学研究已证实,完美主义心态导致抑郁和焦虑,降低生活质量。这种消极影响如此严重,以至于完美主义已被作为抑郁症状的一部分,并成为造成抑郁自杀事件的一个重要诱因。所有这些发现无不戳中完美主义者的痛点。他们急需要做的,是改变对出错这件事的态度。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家Ellen Langer曾做了一项研究,探索对出错的开放态度如何影响公众演讲焦虑,实验将参与者随机分成三组,让他们做演讲:A组参与者被告知“出错是不好的”(完美主义);B组参与者被告知“出错是难免的”(自我原谅);而C组参与者被告知“请在演讲中出一个错误,而且还可以出更多意外错误”(好奇开放)。结果,C组参与者在演讲中感到最舒服,最不焦虑,并且得到了观众的最高评分。之所以如此,正因为这组参与者已经把完美的自我抛在了脑后,只是专注地去表达,好奇地去探索这次经历所带来的可能性。这个实验很好地表明,出错并非是我们躲之不及的丑事,一旦错误发生,我们也不是只能以自我安慰来应对;出错还可以是值得鼓励和庆祝的,它甚至能让人表现得更加出色。

       当你还是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宝宝时,你是多么肆无忌惮地出错呀!摔过多少跟头,说过多少别人听不懂的话,可是你焦虑了吗?没有,反而是开开心心、跌跌撞撞、咿咿呀呀的,就很快把什么都学会了。曾几何时,你竟然开始对出错感到如此厌恶,甚至到一种超乎寻常的恐惧的地步!这究竟是肿么了? 故事大概得追溯到你的童年,那时候你才上小学一年级,你拿着考了98分的试卷兴冲冲地跑回家,递给爸爸,可爸爸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指着分数质问道,那两分是怎么丢的?是的,从那个时候起,噩梦就开始了。而现在,是时候改变态度了。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Carol Dweck提出发展性思维和固定性思维的区别,并在实验中证明了前者的重要性。她的研究发现,仅仅是分别表扬学生“聪明”(固定性思维)和“努力”(发展性思维),就可以让本来学习成绩相同的学生在随后的实验中产生差异。被表扬“聪明”的孩子成绩下降了20%,而被表扬“努力”的孩子成绩提升了30%。因为,那些“聪明”的孩子学到的是把出错灾难化,而那些“努力”的孩子学到的则是要从错误中进步。

       此刻,如果你正在焦头烂额地准备一场绝不能失败的演讲,又或是还在纠结抓狂最好的那款手机会不会是下一款…… 我建议你先停下来,做一个深呼吸,放下对自己严苛的评判。然后,允许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出个错吧!最糟糕的情况,不是你出了错,而是你居然没有出错的勇气。像是去完成一个优雅的任务一样,去完成这次出错,同时带着孩子一般的好奇心,去观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出现?结果如何?你学到了什么?如果你身边的人也面临同样的焦虑,也请给他们这个建议。事实上,正如没有人会在乎你把电线杆底座擦得有多亮,也不会有人真的记得你出错的时候有多丢脸。今天的心灵之声又要和你说再见了,祝你本周过得愉快,晚安,好梦! 【供稿:邓峻兰】

上一篇: 卓同学子心灵港湾 青春之路温暖相伴

下一篇: 以趣味为帆,展教学风采

扫描二维码

遂宁卓同国际学校官方微信二维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TEL:0825-8887770

在线报名

校园征文

社团简报

心理专栏